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2月19日上午,2022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采取视频形式召开,副市长赵军对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作出批示,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顺进行了宣读,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会良作工作报告,对2021年教育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2022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红英主持会议。
汝州市教体局、舞钢市教体局、郏县教体局、宝丰县教体局、湛河区教体局、市体育运动学校负责人在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驻平高校负责同志,市教体局班子成员,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局长,单独设置体育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市直学校校长在市教体局主会场参加会议;市教体局机关各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股)室负责人,单独设置体育主管的部门、局属学校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赵军对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批示
2021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推进体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教育体育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强提质教体队伍,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体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鹰城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工作成绩单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全市教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坚持高效推进疫情常态化举措,有效应对新一轮疫情冲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改革发展,展示了责任奉献和使命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先后获市级及以上荣誉66项,同比增长65%。”李会良说。
一、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53项系列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市委书记张雷明、市长赵文峰带动全市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1900余场次,受众学生66.4万人次。
二、教育资源供给显著增加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所,新增学位1050个。完成年审验收持证幼儿园1581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94所,新增学位4.55万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5所;创建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校、特色校25所。全市2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宝丰县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积极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11所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中、高等职业学校新增专业36个,挂牌成立5个产业学院,建设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市政府与河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科教创新园区建设。
三、体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187项,数十万人次参与。完成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建成我市首套室外智慧健身房。完成国民体质测试1.43万人次。全民健身工作位居全省第五。新增注册运动员928人,向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62人。承办“中国体育彩票杯”省体操锦标赛、体操冠军赛和跆拳道冠军赛。组织910名运动员参加17个项目的省年度比赛,斩获70金62银94铜,综合成绩和奖牌数量提升近50%。
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改善
开展全市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治活动,全市教职工通过征文、演讲、诗歌朗诵等形式吐露教育初心,畅谈教育情怀,评选首届“鹰城教育世家”17名、“四有”好老师100名,录制“师德师风大家谈”31期。全市招聘教师2544人,其中农村特岗教师1365人。落实“五级”培训6万人次,培养中原名师培育对象7人,省名校长、名师69人、省骨干教师346人。建立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工资发放督促检查。发放教师“一补两贴”2.34亿元,惠及教师8万人次。完工或交付使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13套,其中,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的476套完成率100%。
五、质量核心意识不断彰显
抓好“五项”管理,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显著。依法对全市858家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其中440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17家,压减率94.78%、“营转非”完成率100%、“风险保证金+预交费”监管覆盖率100%,压减率全省第四。市中心城区20多所中小学联合办学,成立1个市级示范性高中教育集团。
六、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将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增至21个,完成对12个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实地督导评价。落实资助政策,发放学生资助资金1.12亿元、涉及20.14万人次;受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万余份、共2.49亿元。“应入进入”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学;“一人一案”做好4894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入学率达96.1%。落实国定资金1.14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13.23万人次吃上放心“营养餐”。加强全市平安校园建设,实现预防未成年人“零溺亡”和重大自然灾害学生“零伤亡”目标。
工作作战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按照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工作安排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结合实际,把2022年作为‘教育体育质量提升年’,实施‘七大工程’,打造鹰城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体育。”李会良说。
工程一: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1所,新增公办学位8445个,各县(市、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0%,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8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新建、整体重建中小学校11所,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7所。投入1.7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遴选20所市级、争创10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示范校和特色校。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县(市、区)组建1-2个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培育创建10个市级、争创5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争创2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遴选6所市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争创3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3所中职学校达标,扩大招生规模5000人。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推动各职业院校建成3-5个重点示范专业和2-4个骨干专业群。争创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抓好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筹建河南化工职业大学,申报1所民办大专院校,推动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恢复招生。对标平顶山科创新城、湛南科教小镇和“科教绿谷”建设,创新打造平顶山教育腾飞新“两翼”,在新华区新建科教创新园区,在叶县昆北新城新建职业教育园区。支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双高计划”,支持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和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省级“双高计划”。
工程二:实施体育鹰城建设
丰富全民健身内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各类型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全省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引导群众参与健身,力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以上,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农体工程达标率60%以上。继续优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升竞技体育质量。备战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谋划全国性体育赛事活动,承办省级青少年赛事活动,举办10次以上市级青少年单项锦标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推动重点项目招引落地,创新“产教体”“企教体”融通发展。探索社会力量办体育模式和“体育消费券”等引导消费新模式,发展“体育+”模式。
工程三:实施教育质量提升
树牢质量核心理念。以“教学有质量、学校有品位、校长有思路、师生有素养”为导向谋划学校发展,树牢师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开展“双减”和“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监测,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强化区域教研管理,深化教研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三个课堂”市级平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应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推进数字化校园、名校网络课堂等信息化项目试点应用和推广,逐步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
工程四:实施综合改革深化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实施中招体育、美育考试改革,遴选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立26个学科中心组和23个学科教研基地,铺开学科特色阵地“争、比、创、研”活动,加强“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研究。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全覆盖。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共享共建改革。支持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遴选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作为全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校园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创建10所高中阶段体育特色校。
工程五:实施服务民生赋能
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以“双减”推动“双提”(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改”(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考”(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评”(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遴选1个市级双减示范区、15所双减示范校。开展“校外培训治理攻坚年”活动,设立“双减”曝光平台,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执法队伍,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能力。依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强化民办学校日常监管,规范办学行为,支持优秀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振兴发展乡村教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招聘“农村特岗教师”1200人、小学全科教师200人。
工程六:实施三全育人铸魂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和“百万学子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打造具有鹰城特色的思政工作品牌。完善“五育并举”工作体系。争创1个省级“五育”并举典型试验区、20所实验校。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中小学科普示范校创建活动。自2024年起,将中招体育考试总分由70分提高到100分。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教育、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
工程七:实施服务保障优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强师计划”,培养“师德高尚、博学善教、敢于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实施“高层次优秀教师”引进工程,加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2022年“国培、省培”项目,深化教师队伍梯级发展。强化教育督导。遴选200名专业人员,建立教育督导评估市级专家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体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优化教体领域营商环境,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监管”。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持续抓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创建40所市级“平安校园”。加快推进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安全防范建设提升工程,压实校园安全责任,高度关注重点群体,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体育环境。
工作保障书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今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锚定‘两个确保’不动摇,践行‘十大战略’不松懈,推动鹰城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会良就实施好七大“工程”提出要求。
一是在组织基础上树旗帜、严管理。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升党建管理水平,发挥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统筹协调作用,认真贯彻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市直教体系统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在财力保障上增总量、保优先。坚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县两级教体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协调政府和相关部门优先满足教体需求。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在能力提升上书新篇、开新局。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提升班子能力,形成干部使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良性循环机制。树牢校长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提升校长能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开展岗位大练兵,实施以老带新、互帮互带。
四是要在作风建设上强效率、提效能。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正行风、转作风、树新风,不断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树牢创新理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提高工作效率。勇于担当作为,紧盯重大决策部署和目标方向,在常态化上下功夫,高质量完成重点工作任务。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