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局属各学校: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德育在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有正确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要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确保德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工作目标要符合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二)坚持遵循规律。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要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因材施教,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强化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本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困难和薄弱环节,着力破解德育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增强德育针对性。
(四)突出地方特色。用活用好平顶山市特有的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形成凸显鹰城精神、把握鹰城文化、发挥鹰城优势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品牌和特色。
(五)坚持协同开展。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德育工作制度的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着力创新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共育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三、主要任务
创新德育工作形式,拓宽育人途径,着力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努力打造全市德育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全面提升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实践要求并自觉践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推进措施
(一)分学段有序推进。各县(市、区)教体局、各学校要制定本辖区、本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各县(市、区)要加强各学段德育工作交流贯通,实现优势互补、经验共享,积极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横向贯通、符合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德育实施体系。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段特点、学校特色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德育内容,采取有效德育形式,从细微处落实德育要求,将寓教于乐与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为一体。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要设定一体化德育目标,积极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二)深化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育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德育课程实施水平。要重视和发掘其它课程的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其它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并统筹安排合理实施。各县(市、区),各中小学校可依托平顶山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推动红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环境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构建卫生、安全、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和教育。要加强校园图书馆、校史室等文化载体建设,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校园文化标志,创办校报、校刊。要努力建设“文明班级”“和谐班级”“文明餐桌”及“温馨宿舍”等,积极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广泛开展学校团队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发挥优势,利用学生入队、入团及成人仪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能力。
(五)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等校内外德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整体认识与体验。加强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六)依法推进家校共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了解家长需求,注重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不断充实和丰富家长学校授课的内容。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使其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不断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充分利用家庭道德教育的资源,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七)继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七五”普法教育规划,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采取法治讲座、法律宣传、知识竞案、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月”“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廉洁诚信教育进校园”、反邪教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等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八)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的辅导能力,扎实开展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讲座、咨询、辅导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生涯指导的融合,通过各种调节升学压力的心理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压力,为学生的升学提供良好的心态支持;通过各种心理测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客观评价,及时修正升学、就业目标,最终确立合理的未来期望。
(九)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学校要联系民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关注、关心特殊家庭、困难家庭学生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供感情关怀,提高他们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育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强化思政课教师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加强专业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班主任队伍建班育人水平。打造善育人的教师队伍,强化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德育教师队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稳定高素质管理队伍,强化校长是学校德育第一责任人意识,明确分管德育的校长,配齐配好专职德育干部,形成一支由校长、分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的稳定的德育队伍。加大德育干部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培训。
五、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导处(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德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
(二)完善工作机制。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推动立德树人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完善行政推动、教研指导、学校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小学要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沟通渠道,统筹、协调和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主动联系宣传、政法、公安、司法、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健委等部门、组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凝聚育人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强化条件保障。各县(市、区)教体局、各中小学校要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配足配齐必要的设施设备,优化德育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培训,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德育水平。
(四)加强督导评价。加强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评价,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内容。中小学要将学生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市教育体育局定期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活动,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和个人德育工作表现作为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教体局、局属各学校要完善相应的表彰激励机制。市教育体育局将择期召开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交流会,选取部分学校展示德育成果,交流工作经验。
各县(市、区)教体局,局属各学校请于5月29日前将本辖区、本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电子版及盖章后的纸质版照片报送至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邮箱。
联系人:陈蒙蒙 2629987
邮 箱:pdspjk@163.com
2020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张俊芳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