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局属各中学(幼儿园):
现将《2021年平顶山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平顶山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21年平顶山市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等一系列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促进公平、提升质量、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一、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突出德育实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思政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中小学思政德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特色化,促进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把握课堂主渠道主阵地,进一步树立大德育观念,加强全科育人,实现学科之间互补共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启动市级名班主任培育工程,2021年每个县(市、区)要创建2-3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争取创建省级“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1个、实验学校10所,培育市级实验区3-4个、实验学校20所。
2.促进智育发展。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倡导探究式、情境化、互动性教学,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和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开展围绕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的课题、课程、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强化体育锻炼。配齐配强体育老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办好“市长杯”足球联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校普及“每天两个大课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不低于1小时。
4.推进美育工作。坚持以美润人,增强美育熏陶,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着力推进学校艺术传统项目建设,不断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举办好全市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及艺术作品展评活动,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打造“一校一品”“最美大课间”特色学校。
5.加强劳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养成教育。鼓励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细化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项目、方式、评价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技能、自立意识、坚强意志、执着精神。
二、加快短板补齐,提升基础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6.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导向。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继续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使用,确保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继续推进3万人以上人口乡镇第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支持大村独立办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鼓励省、市级示范性公办园通过改扩建、办分园等形式增加公办学位数。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奖补政策,加大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确保分别达到省定50%和80%的标准。扎实做好新开办幼儿园的审批工作,稳步推进各级示范幼儿园创评复审工作,全面提升省、市级示范园比例。加强优质公办园对民办园、新办园在升级创优、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的帮带扶持。积极开展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学前教育宣传月、家园共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等活动,深入推进“一园一品,一班一特色”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保教质量。落实《平顶山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招收2—3岁的幼儿,2021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所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班试点。
7.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入学改革成果,进一步解决好择校问题。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具备规范的要素资源,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巩固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创建省、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拟培育20所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持续消除大班额,对存在大班额问题的学校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一县一策”制定工作方案,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开发优质资源,利用教育信息化、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深化课程改革等项目引领学校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内生活力,创建办学特色,追求新时代的区域优质均衡。
8.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优质发展。做好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实施工作,强化条件保障,提前做好高考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力度,继续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确保到2021年底,全市全面消除大班额,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根据河南省实施普通高中“1256工程”相关要求及我市具体工作方案,认真落实省、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参与省市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普通高中示范性教育创新基地学校、示范性学科创建活动,规划设立一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并加强指导,积极申报成为省级课题。进一步落实《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聚焦课堂教育质量主体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学校自主、特色、高质量发展。
9.加强民办教育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落实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探索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新形式,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民办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持续做好民办教育机构审批和年审工作。开展市级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着力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与公办学校同步发展、同频共振,民办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教育格局。重视培育优质民办教育资源,鼓励支持高水平有特色民办学校培育优质学科、课程,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民办教育品牌。推进民办教育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结合我市民办教育实际,探索制定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办法。
10.推动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据核查、科学评估和分类安置,做好义务教育入学安置,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送教上门制度,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探索医教结合试点工作,从政策法规、资金投入、专业队伍建设、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升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进适龄特殊儿童教育全覆盖。
11.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打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的政策组合拳,完善监督机制。拟出台《平顶山市校外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平顶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公开事项公示制度》、《平顶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智慧教培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规范管理和培训资金的全量监管。充分运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发挥“黑白名单”的作用。
12.做好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要求,利用多种手段,借助语言文字达标校、示范校评比、经典诵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多种活动,扎实做好语言文字建设工作。
三、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根基
1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各种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学习。在招聘考试、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环节,突出师德把关,强化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开展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讲”现象。加大师德楷模等重大典型的宣传,在全社会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14.配足配齐师资队伍。依照编制标准和配备要求,切实做好教师补充工作,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求。重点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和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要配齐配强中小学幼儿园校级班子,特别是校园长。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
15.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五级培训体系,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实施“互联网+教师培训”新模式。实施教研员培训专项计划,落实教研员全员培训,确保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培训。针对课题的选题、立项、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等进行专题培训。
16.营造安心从教环境。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精神,开展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治理监测工作,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以及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等行为,切实为教师减负。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体系,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
四、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
17.严肃招生入学纪律。研究制定《平顶山市2021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招生过程管理,规范招生秩序,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加强对招生工作和学籍注册、实际在校就读管理等督促检查力度,重点排查曾经发生违规招生的学校,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违纪招生行为。
18.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拟出台平顶山市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将从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探究式、综合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指导基层学校对学科建设进行条件分析,挖掘学科发展资源,选择学科的特色“突破点”,确立学科发展理念。鼓励学校结合本地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用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的各类线上专题教育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建立精准分析学情和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加强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时间,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推广课后服务,完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19.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举措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实化。完善平顶山市中小学考试管理流程,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的作用,指导各学校、学科做好成绩分析。修订、完善平顶山市初、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和《平顶山市市长基础教育质量奖管理办法》。依据课程标准命制考试试题,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作用,重视考试分析,及时为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资料。
20.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深入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发展的特征,积极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优质学校+新建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普通学校”等多种形式,组建教育集团。探索集团内学校在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各方面有机融合及各自特色发展的途径,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体制创新等结构性变革,全面促进集团办学由“贴牌”向“贴心”转变,由“输血”向“造血”提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整体提升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1.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把该放的事权、人权、财权放给学校,最大限度地激发办学活力。加强分类管管理,进行差异化监管。积极推进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工作,探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信息化融入教学、培训、教研、管理全过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提质增智”。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师生法治教育。
22.创新教研方式改革。充分利用省教育厅基础教研室远程互动教研平台,扩大教研工作范围,拓宽教研工作渠道,自2021年起,逐步推进“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起迅捷高效的教研网络实体,逐步建立优秀教学资源库,借助各种教学平台,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实现优质教研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实效。推进平顶山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区)(10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3所教育科研基地中心校、2所教育科研基地区)建设,促进县、区、校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搭建网格化教科研平台。围绕教育热点、难点,将课题研究方向与课题资源整合,构建教科研课题规划序列,加强过程性教科研服务。
23.促进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立足平顶山实验区实际,推动新教育实验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深度融合,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愿景为共同引领,以“底线+榜样”的管理模式为重要路径,以“开展区域性研讨活动”为主要推手,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新教育实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基础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品质。
24.强化多方协同育人。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推进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教学、学生素质拓展有机对接。建立一批家长学校,通过学校开放日、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构建研学旅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社区家庭综合实践等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推动“育人健心”工程,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配齐配足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加大对专兼职心理老师的系统培训指导力度,开足开好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活动,完善监测评估干预机制。
2021年3月16日
责任编辑:张俊芳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