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信访举报工作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任正晓
不容置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与人民群众依法监督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积极提供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是密不可分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故意捏造问题线索,借信访举报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者,让好干部蒙受不白之冤,挫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极大浪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精力和监督执纪、审查调查资源,破坏一个地区、行业、领域的政治生态。近年来,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发挥主导推动作用,围绕鼓励保护依法检举举报、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建机制、强措施,有力有效匡正了社会风气,净化了政治生态。
一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鼓励支持依法检举举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举报工作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讲,是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最重要的线索来源和主渠道,是强化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监督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最后取得彻底胜利,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近年来,全省不断在拓展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上下功夫,在保护信访举报人合法权益上推出新的举措,切实把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参与、表达、监督等权利落实到位。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39188件次,同比增长42.2%,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二是依纪依法研判甄别,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诬告陷害行为的目的是把水搅浑、把事搞乱、把人心搞散,从中渔利,既违反了纪律,也触犯了法律,如果让这些人大行其道,让这种行为肆意蔓延,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会让被诬告的党员干部寒了心、泄了气、松了劲,就会败坏风气、影响发展,阻碍中原更加出彩事业的进程。在鼓励保护依法检举举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同时,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问题线索的梳理分析、研判甄别,对于正常的党内监督和真实的举报行为支持鼓励,对于错告及时进行纠正,对于故意造谣、诽谤诬告行为,像对待腐败一样零容忍,坚决严厉打击,依纪依法处理,真正让诬告陷害者受到应有惩处,付出应有代价。2016年以来,全省查处诬告陷害类问题11件、14人,党纪政务处分12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其中,周口市把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作为优化政治生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举措,2017年2月制定出台《预防和查处诬告陷害类信访举报办法》,通过严肃查处市纪委原常委孟某和原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某等诬告陷害典型案件,形成了强大震慑,推动了民风好转。关于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明显下降,同时也激发了干部精气神,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中心城区“两违”治理、棚户区改造、开放招商等各项工作打破了多年山河依旧的僵局。
三是及时为受到诬告者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教育党员干部要有自觉接受、正确对待监督的胸怀和气度;另一方面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及时为受到诬告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还清白者以清白,不让流汗者再流泪,推动形成了当干部必作为、让干部敢作为、促干部想作为、使干部受监督的浓厚氛围。比如2018年,郑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两起诬告陷害党员干部的典型问题;驻马店市纪委监委对正阳县5起不实信访举报予以了结澄清,并向正阳县委和有关方面进行了通报,受到党员干部的广泛好评。
当前,河南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释放出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向诬告陷害者亮剑的强烈信号,传递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今后的工作中,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坚持两手一起抓,既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保持基本的政治判断力,严查诬告陷害行为,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被诬告陷害者牵着鼻子走,防止一封诬告几角钱,够上纪委跑半年的现象发生,切实狠刹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为谱写河南工作更加绚丽新篇章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