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廉政要闻

全面叫停“校讯通”是大势所趋也是明智之举

发布时间:2019-11-13 来源: 浏览次数:

 

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

舆情参考

2019年1028

 

全面叫停“校讯通”是大势所趋也是明智之举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其与另一家长在家长群中就“校讯通”使用问题表达了疑惑,后被老师移出群聊。对此,滁州市政府回应,全椒县教体局已责令涉事的城南小学加强教学管理,落实规范办学要求,严禁通讯公司在校宣传和办理“校讯通”。

  所谓“校讯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现的家校联系方式,即家长缴费购买通讯公司套餐,统一从学校处接收短信通知。2014年以来,为避免出现“变相收费”问题,包括北京、重庆、陕西、教育资讯河北、青海等在内的多省市陆续发文,明确叫停“校讯通”类业务。但在部分地区,“校讯通”仍有市场,甚至变身为“App”。

  有一个时期,在微信、QQ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校讯通”在家校沟通和联系方面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智能手机已基本普及,网络信号覆盖率已大幅提升,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收发信息几乎成为大多数人的标配,此时若再使用这种老掉牙的“校讯通”进行家校联系,显然已不合时宜。

  叫停“校讯通”,不仅因为它不如微信、QQ等社交软件更方便、快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通讯手段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是通讯公司推出的一项记费业务,而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则完全免费。强迫学生和家长使用“校讯通”,显然其中有利益在作祟,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行为,必然会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是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虽然在没有微信、QQ等社交软件之前,有些学校推荐家长使用“校讯通”,但也只是家长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学校和教师不能作统一要求。

  学校和教师对于一切打着方便学生和家长、具有商业性质的行为都应保持高度警惕,与此划清界限。既不能为其摇旗呐喊,充当其广告代言人,从中谋利,也不能采取隐蔽手段,以服务教育教学和提高学生成绩为名,让家长无可奈何地进行购买。

  就“校讯通”而言,虽然有的学校和教师声称让家长自愿购买服务,但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是通过免费的微信群或QQ群,而只在“校讯通”上布置,无疑就是一种变向的推销行为。报道称,当家长在家长群中就“校讯通”使用问题表达疑惑时,却被教师移出群聊,这又是何意?显然,教师的这些行为有损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其实,家校联系和沟通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一定通过“校讯通”,甚至也不必使用微信群、QQ群。家校沟通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有效的交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沟通内容有时不宜公开给所有家长。难道在没有这些通讯手段之前,家校之间就不联系、不沟通了?一次温馨的家访,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一场推心置腹的约谈,甚至打一次目的明确的电话,都能解决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大问题,远比通过冷冰冰的“校讯通”或者微信群、QQ群沟通效果好。

  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有人曾戏称家长群是“作业群”“任务群”“牢骚群”“马屁群”……似乎家长群的主要功能仅仅是布置作业,教育资讯发布任务或者彼此之间发发牢骚、拍拍马屁,可见这些群并没有真正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单就作业布置而言,难道作业只能在“校讯通”或家长群中布置?当堂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在本子上行不行?通过黑板或多媒体让学生抄录下来行不行?事实证明,不使用通讯工具布置作业反而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增强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也正因为此,有些省份发文明确表示,禁止教师利要通讯软件布置作业。

  由此可见,叫停“校讯通”,不仅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制止校园商业行为的需要,也是优化家校沟通手段,提高家校沟通效果的需要,实属一项明智之举。学校和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教育资讯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小恩小惠,为他人作嫁衣,做出一些有损教师个人和教育形象的事情。(“网易教育综合”转载《中国教育报刊社》,2019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