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二级机构 - 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 - 教育体育科学研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4年12月5日上午,2024年平顶山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小学课后服务)推广活动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梅园路小学教育集团 梅园校区举行。平顶山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卫东出席活动并讲话,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薛建军主持活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姬淑娜致欢迎词。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教育体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梁玖华及各县(市、区)教体局分管领导、学校代表300多人参加活动。
尹卫东指出,要继续深化课后服务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把课后服务作为滋养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落实五育并举的主要阵地。一、课后服务要与巩固学习成果相结合。课后服务时段开展课业自修、学生自主预习复习、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活动,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各学科学习成果。二、课后服务要与发展学生兴趣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打破班级单位,结合目前学校师资力量、活动场地等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三、课后服务要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保障学生阅读的质与量,进一步推进厚重、高雅、有品味的“书香校园”建设。四、课后服务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将课后服务与思政课结合起来,从小就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在小学阶段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五、课后服务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拓展传统劳动教育的深度,促进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关于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工作,尹卫东强调,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是扩大教育科研工作影响的有效方式,是更多教育同行获取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体验与教育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成果,从而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效果。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教育“热点”及教育的舆论“燃点”,在教育理论学习中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沉淀中,生成教科研课题、提炼教科研成果,尽快成长为教育科研的内行。
梅园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集团总校长崔建凯作了题为《构筑生长教育体系,打造课后服务新样态》的主题报告。从顶层架构设计出发,详细阐述了学校构建 “5 + X” 课后服务模式的探索历程,展示了在整合优化资源方面的创新举措,体现了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成果。课题主持人杨蒙蒙老师进行了《“双减” 背景下依托社团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汇报。梅园路小学以 “特色社团” 为载体,探索出 “三六三” 特色社团课后服务模式,开发出六大系列40多门精品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了社团的育人功能。
社团展示环节精彩纷呈。舞狮社团的《瑞狮舞华章》活力满满,孩子们将舞狮这一非遗项目演绎得活灵活现;“小梅花” 戏曲社团的戏曲联唱韵味悠长,同学们在经典剧目中领略戏曲艺术博大精深。
阳光大课间梅花功夫扇表演刚劲有力,兼具健体与育人功能,激励孩子们传承梅花精神;数学社团的拓展课《神奇的莫比乌斯环》趣味十足,突破传统,激发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美术类社团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亮点频出,孩子们以植物拓染等项目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出席活动的领导、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现场体验制作漆扇、拓染书签的快乐。
活动最后,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场地,包括 “趣陶陶” 陶艺社团、“创客” 机器人社团、学生阅读活动场所、心理团体辅导室以及 “鹰娃” 版画社团等,直观感受课后服务的浓厚氛围与丰硕成果。在操场,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舞狮、传统体育游戏等体育类社团活动也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生机活力。
本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活动,展示了我市在“小学课后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